335

黃河一年的淤積量有多少??

黃河一年的淤積量有多少??                             
對水庫泥沙淤積問題估計不足”這是官方對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失敗原因的解釋。

從1960年10月到1964年10月

黃河中的泥沙在三門峽水庫中大量淤積

平均每年淤積9億多立方米

四年時間里

335米以下庫容已經損失了43%。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

再有5至6年

335米以下庫容將被全部淤積。

其實

這只說對了一半。

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失敗的原因是工程設計的錯誤和水利政策的錯誤

本文只討論工程設計的錯誤。

1956年至1957年經過國務院批准的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初步設計中确定的水庫總庫容為647億立方米

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60米

而不是在失敗原因解釋中提到的正常蓄水位海拔335米

庫容96億立方米。

這海拔335米只是工程初步設計中确定的死水位

在這水位之下的全部庫容是死庫容。

從1960年10月到1964年10月的四年時間內

三門峽水庫中一共淤積了37億立方米的泥沙

全部占用的是死庫容。

死庫容里的淤積

對水庫防洪效益發揮、發電、灌溉不會有影響。

37億立方米的泥沙只占總庫容647億立方米的百分之六

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

就是按照這個速度繼續淤積下去

黃河三門峽水庫至少還有60多年的經濟使用壽命

考慮到庫首庫尾淤積的不均勻性

也不至於在剛剛運行四年之后

就放棄了工程目標

而必須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黃河三門峽水庫問題的關鍵是

為什么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從海拔360米降低到海拔335米后又降到海拔330米

整整降低了30米?隨著水庫正常蓄水位的降低

水庫的總庫容從647億立方米減少到96億立方米后又降到58.9億立方米

整整減少了588.1億立方米。

這個庫容量的減少

是四年黃河泥沙在水庫中淤積量的16倍。

所以說

黃河三門峽水庫正常蓄水位從海拔360米降低到海拔330米

總庫容從647億立方米減少到58.9億立方米

這才是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失敗的真正主要原因。

二、黃河三門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360米是怎么得來的 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和長江三峽大壩工程都是20世紀五十年代的產物。

當時對兩個大壩工程有不同的蓄水位方案

最后都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拍板

确定水庫正常蓄水位的高程: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60米

而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200米。

前者采用的是黃海海平面高程系

后者采用的是吳淞口高程系。

确定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

是以三門峽水庫上游、黃河支流渭河邊上的西安市的高程為標准。

西安是中國歷代古都

只要水庫不淹西安市就行

其他損失都在所不惜;确定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海拔200米

是以三峽水庫上游上的重慶市的高程為標准。

重慶曾是中國的陪都(舊時在首都以外另設的首都)

只要水庫不淹重慶市就行。

這樣

西安市的高程就成為河南省峽縣(現三門峽市)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標准。

人們認為

三門峽市大壩處的水位上升到海拔360米時

西安市處的水位仍然是海拔360米

因為是水庫水面是平的

不存在水力坡度

所以在西安和壩址處不存在水位差。

同樣

重慶市的高程也成為湖北省宜昌縣三峽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標准。

人們相信

宜昌縣三峽大壩處的水位上升到海拔200米時

重慶市處的水位仍然是海拔200米時

因為高峽出平湖

沒有水力坡度

所以在重慶和壩址處不存在水位差。

其實

在中國大學教科書中早就指出這种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當水庫中流速為零時(入庫水量和出庫水量均為零)

水庫水面才呈水平。

實際上

水庫水面從壩址起沿程上溯呈回水曲線

越靠上游水面越上翹

直至進庫端与天然水面相交為止

人為減小的水力坡度也逐漸過渡到河流的自然水力坡度(參見:河海大學周之豪(主編)、沈曾源

清華大學施熙燦、天津大學李惕先:水利水能規划

高等學校教材

水利電力出版社

北京

1985

第23頁)。

我在“六論紅線的崩潰──從理論上探討移民淹沒紅線的錯誤”一文中

關于各种理論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已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在這里不再重复。

三、工程目標:正常蓄水位360米、水庫總庫容647億立方米 三門峽工程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划。

其主要工程目標是防洪、發電、灌溉、航運。

《關于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划報告》中說

“任何其它壩址都不能代替三門峽為下游取得那樣大的效益

都不能象三門峽那樣能綜合地解決防洪、灌溉、發電等方面的問題。

防洪是第一位的

可以保護大壩下游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五省2億人口和五、六億畝土地。

其次是發電

計划安裝的116万千瓦發電机

年平均發電量為60億千瓦小時

超過1949年全國發電總量。

再者可以解決黃河河道的淤積問題

可以灌溉農田

可以使黃河通航。

”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這647億立方米的總庫容和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是必須的。

黃河三門峽大壩處的多年平均流量為1344立方米

平均年徑流量為424億立方米。

設計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

庫容647億立方米

理論上三門峽水庫可以把黃河一年多的水量全部存蓄在水庫中進行調節。

水庫的容量与河流平均年流量之比

稱為庫容系數。

庫容系數越大

水庫的調節能力越大

防洪能力越大

反之亦然。

從工程技術上來說

三門峽水庫的總庫容647億立方米

本應該具有很大的防洪能力。

四、周恩來說:“三門峽我們打了無准備的仗。

” 1955年7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二次會議通過決議

贊同國務院興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報告

并催促國務院采取措施迅速上馬

“國務院應采取措施迅速成立三門峽水庫和水電站建筑工程机构”。

之后經國務院批准的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初步設計中确定的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

總庫容為647億立方米。

1957年4月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

周恩來在1957年工程開工時說

正常蓄水位高程360米的設計不變

但是一期建設壩頂高程只澆鑄到353米

正常蓄水位高程350米

正常蓄水位高程比原設計降低了10米。

但周恩來沒有解釋降低正常蓄水位的原因和可能產生的后果。

人們推測

可能是由於陝西省的堅決反對

因為水庫淹沒損失和移民任務主要在陝西省境內。

周恩來為了緩和矛盾

同時又留有日后加高壩頂和正常蓄水位高程的后手

所以采取了先低后高的策略。

在三門峽水庫開工一年后

也就是工程已開挖土石方約600万立方米和澆灌混凝土3万多立方米后

對三門峽工程再次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爭論的中心是水庫淹沒對西安市的影響。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壩址召開一次現場會議

此時周恩來才初步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但是他沒有魄力使工程下馬

而是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二次會議通過的三門峽工程的目標

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的綜合利用

修改為:防洪為主

其他為輔;先防洪

后綜合;确保西安

确保下游。

同時決定

將原計划的死水位海拔335米作為初期的蓄水位

這個水位比360米降低了整整25米。

而水庫在正常蓄水位海拔335米時的庫容僅有96億立方米

只是原設計的647億立方米的百分之14.8。

周恩來的這個決定是一個十分矛盾的決定。

用水庫工程防洪

不是不可行

但是要說明

這只是一种利益的交換

即以犧牲水庫上游地區的利益

來換取水庫下游地區的利益。

水庫工程的防洪效益

就在於

水庫下游地區通過水庫防洪所獲得的利益

是否大於上游地區的損失。

這里是兩害權衡取其輕

不存在所謂上游和下游的“雙贏”。

這种既要确保上游西安市

又要确保下游防洪利益的目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但是起碼此時周恩來已經知道

對西安市以及關中平原來說

水庫水面沿程抬升的影響

已經不是升高10米的事

而是要抬升25米。

1958年

周恩來將正常蓄水位從海拔360米下降到海拔335米的這個決定

使得水庫庫容從647億立方米驟然下降到96億立方米

庫容減少了551億立方米

這就導致了三門峽工程必然失敗。

到1958年

三門峽水庫還沒有出現泥沙淤積問題。

在這個時候

將水庫的正常蓄水位降低25米

水庫庫容減少百分之八十五點二

這不是對工程設計的一個小修改

而是對原工程技術數据的全面否認。

周恩來本應該讓工程下馬

但是他沒有這樣的政治魄力

他宁愿用工程失敗的事實

來保全他的位置。

1960年9月

三門峽大壩建成。

大壩建成之后

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就從來沒有到達過海拔335米

更沒有升到海拔350米

也不可能升到原計划的海拔360米。

實際上

最高只上升到海拔332米。

根据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龔時煬(應為日字旁)的資料

當三門峽壩前水位超過330米高程時

渭河下游兩岸防護堤均將漫頂

淹沒關中平原50万畝耕地

影響25万人。

可見當三門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水位在海拔330米時

渭河兩岸關中平原的水位不是仍然保持在海拔330米

而是接近海拔360米。

三門峽水庫淹沒了關中平原大片土地

形成水庫淹沒區

這里的水位要比大壩處的水位高出近30米。

龍毓騫、張啟舜認為

由於主槽淤高

常水位抬高

影響兩岸地下水的排泄

更由於主槽過洪能力的削減

灘地淤高

洪水位也相應提高

影響范圍之遠和所需要調整時間之長均非始料所及。

按照伊文的理論

那么三門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水位為海拔330米

三門峽水庫區的關中平原的水位也應該在海拔330米

因為“水庫基本是沒有比降的

也就是說水位是平的

只是在庫尾及其上游才有比降”。

可是為什么此時關中平原的水位接近海拔360米

威脅到西安的防洪安全呢? 原水利部部長錢正英回憶當時的情況說:“1960年三門峽蓄水不久

就開始出問題了。

到了1962年、1963年

三門峽淤積越來越嚴重。

事實上由於怀疑

三門峽的設計在1958年經過總理主持修改

把三門峽蓄水位已經改低了

但是還是發生了嚴重的淤積。

到了1964年春天

由於三門峽庫區末端的淤積嚴重影響渭河兩岸

甚至威脅到西安的安全。

……周恩來出國訪問回來

把我找到他的辦公室

對三門峽懮心忡忡

說毛主席都講了

三門峽真的不行就炸掉它”(參見錢正英: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迎接21世紀對水利的挑戰)。

錢正英在這里也提到了1958年周恩來主持修改了三門峽工程的設計

把蓄水位降低。

為什么在1958年要降低正常蓄水位25米?難道周恩來預先就知道大壩建成之后會發生嚴重的泥沙淤積?顯然不是。

因為出現嚴重泥沙淤積是在1960年三門峽水庫開始蓄水后才出現的

更改水庫運行方式是在1964年以后的事。

1958年更改設計

把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降低了25米

是為了保水庫上游的西安市。

因為在三門峽工程設計中出現了大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認為三門峽水庫沒有水力坡度

大壩上游各處的水位与大壩處一致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把离大壩上游200多公里之外的西安市的高程海拔360米

作為三門峽水庫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

如果三門峽水庫在大壩處的水位真的上升到海拔360米

那么中國的九朝古都早就為三門峽水庫所淹沒。

而從1960年之后的水庫蓄水情況來看

西安以及關中平原的水位上升

比原工程初步設計中所估計的要嚴重許多

水庫在大壩處的水位上升到海拔330米時

關中平原的水位就接近海拔360米

由於水位的抬高

使河流流速降低

所以產生淤積

而淤積使上游水位更加抬高。

用錢正英的話講:“那時候庫區把潼關以上渭河南岸的支流溝口都淤積了”。

1964年6月10日周恩來在接見越南水利代表團時對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說過這樣的話:“三門峽我們打了無准備的仗。

”他還說:“三門峽工程研究得不透

沒有准備好就上馬了。

這個工程我過問過

我有責任

搞不好

見馬克思不好交代。

” 五、繼續降低三門峽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 1964年12月國務院召開治黃會議

討論如何挽救三門峽工程。

這次會議宣告了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徹底失敗

會議決定放棄三門峽工程原來制定的目標

放棄保護2億人口和五、六億畝農田的目標

將發電裝机能力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一

放棄黃河通航的目標。

從1964年至1981年間

先后兩次對三門峽工程進行進行改建。

改造三門峽大壩的關鍵措施之一

就是繼續降低水庫的正常蓄水位。

1958年周恩來确定的正常蓄水位海拔335米

變成了水庫的最高防洪水位。

水庫非汛期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10米

比原設計的海拔360米降低了整整50米

比周恩來1958年确定的正常蓄水位又降低了25米。

水庫汛期的蓄水位降低為海拔298米。

通過几次改建

并采用了蓄清排渾的運行方式

三門峽水庫中的泥沙問題有所減緩

但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原全國政協委員陸欽侃等53位科學家在2000年初指出

三門峽工程經過改建

潼關以下峽谷庫區泥沙沖刷出庫

目前趨於沖淤平衡。

但离壩址114公里的潼關卡口河床被淤高約5米尚未沖開

潼關以上庫區還在繼續淤積

增加上游洪澇災害。

現在的情況是

當大壩處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10米時

水庫蓄水不會威脅到西安市的安全。

而在洪水期間

大壩處的蓄水位上升到海拔335米時

依然會威脅到西安市的安全

所以這最高防洪水位海拔335米只是一個紙面上的數据

在實際中不可能實現

它的存在

只是為了保全一些人的臉面。

六、三門峽大壩工程失敗的影響 從1957年4月到1960年9月

三門峽工程經歷了三年半時間的建設

大壩巍然屹立

工程總投資預算為13億元

而工程總結算時實際耗資達40億元。

對於生活在1960年的中國人來說

這40億元

是一個天文數字

相當于40座武漢長江大橋的造价。

當時中國正處在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經濟發展出現大倒退

几千万中國人被餓死。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三門峽工程和原子彈試驗工程一樣

得到中央政府財政上的特別优先保證。

可以說

中國人勒緊了褲腰帶

直勒到前胸貼后脊梁

的程度

來支持了三門峽大壩的建設。

建造三門峽大壩的水泥是從國外進口的

是用兩袋小麥換一袋水泥、一吨豬肉換一吨鋼筋換來的。

如果把這40億元用來購買救災糧

至少可以獲得800億斤糧食

這些糧食足以挽救几千万中國人的生命。

這40億元的投資給中國人民帶來什么效益?它給中國帶來的只是災難。

由於三門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只能控制在海拔330米

水庫有效庫容只有30億立方米

對於黃河可能發生的洪水(根据資料推算壩址處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為36000立方米/秒)

根本無能為力。

為了替代三門峽大壩

中國于90年代末又在三門峽大壩下游130公里處建造了小浪底水庫。

三門峽水庫蓄水后

泥沙沉淀于庫中

黃河水曾一時變清。

但是清水也有清水的問題。

清水下泄

下游河道將因清水沖刷而下切

威脅堤壩和橋梁的安全。

再說發電

設計發電机裝机容量為116万千瓦

年平均發電量為60億千瓦小時。

經過多次改造

多次改換發電机組

到目前為止三門峽水電站的總裝机容量為40万千瓦

多年平均發電量為13.17億千瓦小時

只有原設計的五分之一多一點。

加上泥沙對水輪机的磨損嚴重

發電成本很高。

黃河三門峽工程的第三個目標是灌溉

這個目標也沒有達到。

黃河下游地區建設了許多“旱澇保收”的農田

希望能夠得到來自三門峽水庫的蓄水的灌溉。

事實上卻是另外一個樣。

從常理上來說

水庫的功能是調節水量

在雨水多的季節

把多余的水蓄在水庫中

而在雨水少的季節

把水庫中的水放出來

補充不足。

但是三門峽水庫卻在雨水少的季節拼命蓄水

在雨水多的季節把水放出來。

當地的農民形容母親黃河是:娃儿餓時沒有奶

娃儿飽時奶亂流。

黃河三門峽水庫非但沒有使這些農田“旱澇保收”

反而促使了下游河道中出現長時間斷流現象。

第四個目標是航運

事實上三門峽大壩的建立

使得黃河航運徹底中斷。

中國目前進行的西部大開發計划中

有的專家提出發展水運

開發西部。

四十年前建造的三門峽工程

造成黃河航運中斷

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持久的損失。

七、黃河三門峽工程与長江三峽工程比較 最后

我再把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几個重要數据再簡要地敘述一下: 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的初步設計确定的水庫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60米

總庫容為647億立方米

确定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的依据是200多公里之外的西安市的高程。

當時認為水庫的水面沒有水力坡度

三門峽水庫在壩址處的水位海拔360米

水庫上游西安市渭河的水位也是海拔360米。

人們認為:水庫在壩址處蓄水至海拔360米

不會威脅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

1957年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開工時

周恩來确認水庫大壩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不變

但是一期建設壩頂高程海拔353米

近期正常蓄水位海拔350米。

周恩來擔心:兩地可能會有10米的水位差。

1958年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開工一年后

周恩來將正常蓄水位修改為海拔335米(壩頂高程仍為海拔353米)

水庫庫容只有96億立方米

降低正常蓄水位25米

目的是不威脅到西安的防洪安全。

周恩來擔心:兩地會有25米的水位差。

到1960年三門峽大壩建成后

水庫在大壩處的蓄水位升至海拔330米

便已威脅到西安的防洪安全。

蓄水實踐證明

兩地有30米的水位差

隨著泥沙淤積增加

上游水位繼續增高。

三門峽工程經過改造后

正常蓄水位海拔310米

兩地水位差50米

可以認為

水庫蓄水不威脅到西安的防洪安全。

降低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在壩址處的正常蓄水位50米的結果

是保全了西安市的安全

避免了出現淹沒西安市和關中平原的悲劇

但是斷送了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

水庫失去設計的防洪功能

工程的發電量只是原設計的五分之一強

水庫的灌溉效益無法發揮

大壩工程中斷了黃河航運

大壩工程破坏了黃河的河流生態系統。

中國人民在經濟困難期間勒緊褲帶而省下來的投資全部付之東流。

伊文思考問題的方法是

從中央到地方既不是傻瓜也不是瘋子

所以他們批准的工程也絕不會是愚蠢的工程。

那么

人們應該怎樣來看待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的決策呢? 現在我們從黃河三門峽水庫大壩工程的討論回到長江三峽工程: 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會議決定以重慶朝天門碼頭的海拔200米的標高作為三峽水庫在宜昌壩址處的正常蓄水位標高。

宜昌壩址處的正常蓄水位海拔200米

重慶市的水位也是海拔200米

兩地沒有水位差。

1982年鄧小平說

我贊成(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的方案。

鄧小平認為宜昌壩址處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

水庫末端的水位也是海拔150米

淹不到重慶。

199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三峽工程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

三峽工程論證移民組認為水庫末端距三峽大壩壩址493.9公里的涪陵李渡鎮的水位是海拔175.4米

兩地水位差僅為0.4米

所以對距大壩壩址600多公里的重慶沒有影響。

1958年周恩來把黃河三門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從海拔360米降低到海拔335米

認為壩址處和西安兩地可能有25米的水位差。

据2001年負責三峽工程設計的長江水利委員會汪小蓮總工程師公布的數据

三峽工程在壩址處蓄水位為海拔135米時

壩址處和涪陵李渡鎮兩地水位差為34.4米。

周恩來沒有告訴人們

如果三門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仍然保持在海拔360米時

西安市是否會被淹;汪小蓮也沒有告訴我們

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在訊期上升到海拔175米時

重慶市的水位該是多少。

三門峽大壩建成后

壩址處水位上升到海拔330米時

關中平原的水位就接近海拔360米

威脅到西安的安全。

那么三峽大壩建成后的重慶呢?特別是在三峽水庫洪水期間蓄水至海拔175米時

重慶的防洪安全是否有保證呢?由此看來

長江三峽工程在重蹈黃河三門峽工程的覆輒。

參考資料 http://www.epochtimes.com/b5/2/9/9/n214092.htm

冰河|冰原|冰山|換日線|歐洲|熱帶雨林|南極洲|陸塊|海拔|礦產|地下水|濕地|沙漠|行政區|等高線|世界遺產|航線|火山|時差|海島|太平洋|地圖|氣候|斷層|非洲|大西洋|亞洲|海岸|赤道|南極|地質|海溝|美洲|湖泊|大洋洲|河川|沼澤|北極|

335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12116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ye44402 的頭像
    toye44402

    《爭龍傳Online》

    toye444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